•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青年站到了新高度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青年站到了新高度   “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啰喂,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飞满天啰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的第二年,1979年,中国的青年们唱起了 《我们的明天比蜜甜》,伴随着“甜蜜的”歌声,中国的改革开放也逐渐深入推进。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 40年,80后、90后、00后诞生、成长并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他们对体制、政策及自身所处环境的评价,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新参照系,也有对社会更高的预期。在这40年中,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青年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全面发展,站到了新的高度。01/时代与青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2025年)》中也指出: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这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对青年的高度重视。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时代造就青年,青年创造时代。青年和时代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单向的,上一代和下一代、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创新从来都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青年是时代飞速发展的受益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享受者,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时代塑造青年。时代影响着青年的发展,时代背景构成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对青年而言,改革开放40年对青年的影响在于市场化、国际化、网络化等社会变化对青年发展的推动。没有市场化的发展,当代青年就无法拥有如今这样丰富的物质条件。没有国际化的推动,当代青年发展就不可能拥有这样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没有网络化的推动,当代青年发展就没有这样丰富多彩的环境平台和展现机会,就享受不到网络带来的时尚和便利。这是他们的前人无法相比的,发展机会犹如井喷一样向这一代人扑来,他们赶上了难得的时代。  青年创造时代。这一代青年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青年在这个时代用梦想、活力和奋斗的青春之力推动着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可以说,没有青年的付出,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青年就是未来。青年必将是推动改革开放的生力军,是未来社会经济拉动的中坚力量。青年重任在肩。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青年的黄金时代,也是青年发展的大好际遇。当代青年要抓住难得的机会,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时代里奋发有为,早日成才。  “时势造英雄”。80后、90后、00后有着和前人明显不同的生活情境,如果说前人背着他们走到了半山腰,而他们又将需要继续登高,他们看到的天际已显然不同于他们的父辈。这一代青年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新时代,新青年。一路走来的时代是在市场化的推动下蕴含着价值和创造,中国的青年需在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中重新定位自己;一路走来的时代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蕴含着着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中国青年需在国际交往中反观自身;一路走来的时代是在网络化的影响下蕴含着变革和创新,中国青年需在更加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能力本领。  新时代,青年走向丰富。改革开放40年。极大推动了一代青年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蕴含着每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把握和追求。赋予每一位青年全面自由的发展,恰恰是这个时代和社会所带来的最大发展和进步。  新时代,新的青年心态。改革开放40年,中国青年看待国家、社会的态度已逐渐从容、客观起来。2019年,中国将迎来“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五四”运动提出的新文化运动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赴后继地推动。依靠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当代青年当有比前人更加理直气壮的自信心。这一代青年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全方面展现了自身的优秀素质。他们有着更强的国际交流能力,有着更好的法治素养,有着更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推动着国民幸福感不断提升之时,青年民生就被放到青年发展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反映在青年群体中和青年全面发展上。  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新时代是需要打破职业贵贱区分、畅通体制内外的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我们长时间在呼吁的社会人才环境,也是这个时代赋予的青年成才特点。无论何种职业,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无论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社会中,只要努力奋斗,皆可成才。  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新时代是极其珍视个人禀赋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生命体。在新时代,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肯定和认可,都有机会让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新时代是高度弘扬创新文化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要不断激起当代青年的创新创业热情,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青年当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著,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新时代是高度重视青年成长成才的时代。“自古英雄出少年”,从一般情况看,中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是成长成才的“黄金期”,需要为广大青年搭建更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平台,创造各种环境鼓励激励青年干事创业。02/青年与未来改革开放40年,青年一代全面发展,源于我们党对青年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未来,青年也必将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继续得到全面发展。  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推动青年个人和不同青年群体的全面发展是改革开放应有之意。  在推动青年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青年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物质富裕后代的 “青年富贵病”。超越自我是当年青年发展的关键。自我萌发的奋斗观、青年人追求个人生活需要的梦想如何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中要重点解决的课题。这需要我们真正创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青年成长成才环境,积极推动有关青年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的改革,引领一代青年人真正与国家社会同奋进。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新一代青年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前辈砥砺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奋勇攀登,创造更加伟大的青春辉煌。  (本文摘编于“吾爱青少年”微信公众号,作者系我校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教研部主任)

  • 改革开放40年高校共青团建设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年高校共青团建设发展历程   高校共青团既是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在 “大思政格局”中、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望改革开放40年,高校共青团主要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   (一)20世纪80代恢复工作,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1978年后,恢复工作的共青团紧跟党的步伐,将以“四化”建设为中心,把全团工作活跃起来作为工作指导思想。高校共青团围绕上述“中心”,积极落实团中央的工作部署,主要做了三项基本工作,树立起团组织的新形象。   第一,健全组织体系,提高自身的战斗力。高校共青团逐步建立起“校团委—学院分团委(团总支)—班级团支部”三级组织体系,日常工作得以恢复。   第二,做好大转变过程中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活动,向广大青年学生深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积极投身“四化”建设的同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扬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开展引领文明新风的活动,团结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勇当先锋;配合团中央宣传先进青年典型,发挥优秀青年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983年在团中央的号召下,开始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此后,组织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第三,积极解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问题。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要求:各级党团组织要更多地同广大的青年接近,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这为改革开放后的共青团工作打开了重要的突破口,共青团开始把关心青年成长成才需求和解决青年实际困难作为一项基本工作。   (二)20世纪90年代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两大跨世纪工程的开展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共青团从所处的时代方位———“跨世纪”出发,将工作重心放在 “一个学习,两个工程”(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上。   第一,在组织团员青年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注重抓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活动的时机,对青年学生开展集中性主题教育。   第二,动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顺利开展。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首先推出的实施项目是 “青年志愿者行动”。高校共青团动员、招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主要在城市公益服务和农村扶贫开发两大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学生志愿者在相关重大体育赛事、重要会议等重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闪亮的青春名片。   第三,推动大学生跨世纪素质发展计划顺利实施。高校共青团主要通过扶持大学生科技社团,组织开展与全国“挑战杯”竞赛相衔接的各类竞赛活动,使得“挑战杯”成为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以及帮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摇篮,成为团属活动的重要品牌。   (三)21世纪积极培育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全面改革再起航在基本工作领域深耕细作。包括:与时俱进地坚持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例如 “我与祖国共奋进”、“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参观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明确自身历史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建设,组织各种学术、科技、体育、艺术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显著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内涵;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开通了网上工作平台,提供形式多样的网络互动活动,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广团中央打造的系列精神文化产品。   积极协助共青团品牌活动 “青马工程”顺利开展。从2007年开始,团中央决定实施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超过1700所高校举办了校级“青马班”,每年培养近20万人次,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除了以上工作,21世纪,“改革”也是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关键词。2015年7月,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发出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改革动员令。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拉开了全团改革的大幕。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指明了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具体工作部署。提出了“强三性”的根本要求,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问题。部署了“四维工作格局”,即“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强调了改革的四项基本原则,即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提出了具体的工作部署,比如,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挑战杯”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等。   综上,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职能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体化和深入化四大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特别是通过 “四维”育人体系(理论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打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协助打造、推广了包括“挑战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在内的团属活动品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文化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应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团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深入推进改革,使得各项工作和建设取得新的发展。   (本文摘编于第十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获奖论文,作者系我校青年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