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回忆

期次:第16期       查看:77


  □宋俪超今天,12月22号,冬至。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我在异乡,想念故乡。
  英国诗人雪莱在 《西风颂》中写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其实这句话,用在冬至更为恰当。《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节,春之先声也。
  来北京之前,我原不知道冬至是一个节日,只知道它是一个节气。古时,冬至是个“大”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我至今也无法把冬至和新年放在同一个天平的两端。在山西老家,冬至与春至、夏至、秋至一样平淡无奇,是没有太多讲究的。冬至就是冬至,大家口头上也会念叨,冬至到了,要下雪了。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便是这一天一定要吃上一口饺子。所有关于冬至的回忆都被包进小小的饺子里。
  大学四年,冬至都是在学校过的。每到冬至餐厅很多窗口都会卖起饺子。每每见此情形,总让我想起全家人一起过冬至吃饺子的情形。我酷爱吃饺子,但却很挑剔,山西人喜欢醋食,若吃饺子醋是必不可少的,且必须要香芹猪肉馅儿的,皮薄馅儿多,肥而不腻,晶莹剔透,吃完之后还能喝喝饺子汤润润喉。爸爸总说我挑剔,但妈妈却乐此不疲,就专门包我爱吃的水饺,可能我对吃饺子的挑剔劲儿,正是妈妈给惯出来的。
  临近冬至,我会和妈妈一起包饺子,妈妈负责剁馅儿和面擀皮,我就只负责包,我们两人就这样有说有笑地包一下午。我看着饺子一个个成型,并把它们排列得整整齐齐,俨然一支听候指令的队伍。这些饺子并不一次吃完,妈妈只是习惯性地多包一点,将富余的放在冰箱里保存起来。这样等我和姐姐上完晚自习回来,还能顺便吃个宵夜。当我疲惫地走到楼下,看到二楼厨房的位置亮着橘黄色的灯,踏入楼梯口就能闻到飘下来的饺子香,我知道,那是爸爸在给我煮饺子了。老妈自制的饺子馅儿,搭配老爸独家的煮法,口感鲜香滑柔,这是专属于爸妈的“家”味。
  如今许多个冬至都不曾陪家人一起度过了。今天一早便收到爸爸的微信提醒,“女儿冬至快乐,记得吃饺子”。是的,这样的提醒,离家后每年都会有,有时是电话,有时是短信,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带着无限的家的温暖。于是中午便和舍友一起去吃了一顿饺子,却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我明白,再美味的食物都比不过妈妈包的饺子、爸爸煮的汤。
  人的味蕾也有记忆,当你第一次吃这个食物时是与谁在一起的,那么之后每一次吃到这个食物就会想到那个陪你一起吃的人。冬至日吃饺子,不仅仅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行为,更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去怀念家乡,思念亲人。记忆中的冬至夜,虽然漫长寒冷,却好像承载了一整个冬天的温暖与幸福。冬至的味道也被留在了回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