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工委书记宋贵伦纵论社会建设

期次:第6期       查看:881

  本报讯(记者白静) 4月24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宋贵伦应邀来我校作了题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首都社会建设新局面》的专题讲座。
  校党委书记倪邦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新清,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酒曙光会见了宋贵伦,就社工人才发展研究院下一步如何在社会建设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讲座主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从加强北京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首都社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加强贯彻北京市社会建设 “1+4”系列文件主要精神和2009年北京市社会建设的重点突破口等四个方面,对和首都社会建设事业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系统阐述。
  宋贵伦认为,社会建设有大、中、小概念之分。大概念是相对于“自然”的社会;中概念是相对于“经济”
  的社会;而小概念则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社会,党的十七大提的“社会建设”是小概念范畴。他表示,加强社会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加强社会动员,构建社会和谐是社会建设的目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建设的保障。
  宋贵伦指出,根据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北京市社工委提出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服务社会”的工作宗旨,确立了北京市社会建设的“五无”目标——无零就业家庭、无城镇危房户、无重大重复上访户、无拖欠工资问题、无社会援助盲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北京社工委被市委评为2008年度政绩突出单位,市社会办被提升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宋贵伦指出,北京市制订社会建设“1+4”系列文件是着眼构建社会工作新格局,创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思路的新举措,是加快推进北京市社会建设的新步骤,是加强北京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按照“四位一体”格局,社工委结合工作实际,侧重抓规范管理、体制创新及体系构架的建立,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新格局的基本框架。
  针对“1+4”系列文件之一的“社区办法”,宋贵伦指出,这一文件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规范社区服务站的设置方面。对比我国目前社区服务站现行的自治型——居委会管理模式、政府型——街道办事处管理模式和市场型——民办模式,宋书记认为市场模式在北京还不现实,具有超前性;居委会管理模式不符合社区服务站功能定位,北京市社会建设应采用街道办事处管理模式,明确以社区党组织为政治核心、居委会自治、服务站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下,各自发挥功能、相互配合。社区服务站今后的方向应是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他提出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逐步走上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他透露,在3至5年内,北京市注册的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将实现全面覆盖。
  社工学院负责同志陈树强、侯欣、童小军及部分教师参加了活动。